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元解纷 > 调解案例精选

多元解纷


调解捷报・云南 | 巧解400万钢结构货款纠纷,柔性调解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发布日期:2025-10-31

当钢结构企业因400万元货款拖欠陷入资金周转困境,当建设公司因资金紧张难以一次性履约,一场涉及5个案件的买卖合同系列纠纷,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调解员张晓鸥的专业推动下,以“缩短付款周期+减免利息”的共赢方案圆满化解。这起案例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更彰显了“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独特价值。

调解员张晓鸥.jpg


调解案情

原告是一家专营钢结构加工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化工船舶、电力工程等领域。2019年至2023年,被告因多个工程项目建设需求,与原告陆续签订多份《材料采购合同》,批量采购钢筋网片。合作期间,原告始终按约供货,每笔交易完成后,双方均对账结算并出具结算单,明确被告的付款金额——四年间累计形成稳定合作,却在2025年因被告未履约付款,让双方关系走向“对立面”。

2025年2月,原告将被告诉至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不仅要求支付全部欠付货款400余万元,还提出以欠付金额为基数、按1.5倍LPR计算资金占用费的诉求。

调解经过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这批案件事实清晰(有完整合同、供货单、结算单佐证),争议焦点仅集中在“付款时间”与“利息承担”,具备调解基础。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法院将案件委派至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由驻点调解员张晓鸥负责化解。

调解初期,双方诉求分歧巨大,一度陷入“谁也不让步”的僵持:原告急盼3个月内收回全款及利息,缓解资金压力;被告则坦言“集团审批流程长、资金紧张”,提出要到2027年4月30日前分期付清,近乎两年的付款周期让原告无法接受。

调解员张晓鸥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以“合同为基、需求为要”,逐步推进调解:

首先,调解员张晓鸥首先向被告明确法律边界和责任——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相关规定,被告未按结算单约定付款,已构成违约,需足额支付欠付货款。同时,她结合同类诉讼案例,向被告分析“进入诉讼程序的代价”:不仅要承担诉讼费、律师费,还可能因财产保全影响企业征信,进而错失后续项目投标资格。

其次,解决了“该不该付”的问题,“付款时间”成为新的矛盾点。原告坚持“3个月内回款”,是担心资金链断裂;被告提出“2年分期”,是受限于集团审批流程与资金现状。张晓鸥没有简单“劝和”,而是深入了解双方实际情况:一方面,她向原告说明被告“集团资金审批需层层报备”的客观困难,建议“适当放宽付款周期,但要缩短至可接受范围”;另一方面,她与被告沟通“原告作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对生存至关重要”,建议“主动压缩审批流程,提前付款节点”。

经过多轮“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张晓鸥结合双方需求,提出“2025年9月30日前分四期付款”的折中方案——相比被告最初提出的2年周期,该方案的付款期大幅缩短,既能让原告较快回笼资金;相比原告要求的3个月,也给了被告足够的审批与筹款时间,兼顾了双方的现实考量。

此外,利息问题是最后一道“坎”。原告主张的1.5倍LPR资金占用费,源于对“拖欠款造成损失”的补偿;被告则认为“合同未明确约定违约利息,不应承担额外成本”。张晓鸥从“共赢”角度引导:“原告减免利息,能让被告更有动力按时付款;被告承诺缩短周期,也能让原告尽快拿到货款。”最终,原告主动提出“免除全部资金占用利息”,但要求增加“违约约束条款”——若被告未按时足额支付任一期款项,需以尚欠货款为基数,按同期LPR计算自起诉之日至款清之日的利息,且原告有权就剩余全部款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一方案既体现了原告的诚意,也为被告履约加上“保险锁”,得到双方一致认可。

调解结果

最后,在调解员张晓鸥的主持下,原被告正式签订调解协议:被告于2025年9月30日前,分四期向原告支付全部400万欠付货款;原告自愿免除全部资金占用利息。此外,协议还增加违约付款条件来约束被告(即若被告未按约定按时足额支付任一期货款,则其还应向原告支付以尚欠货款为基数按照同期LPR计算自起诉之日至款清之日止的利息)。被告承诺将严格按照协议履行付款义务,避免再次出现违约行为。

调解亮点

这起400万货款系列纠纷的化解,生动诠释了专业调解的独特优势:

第一,对企业而言,相比诉讼,调解仅用1个多月便达成协议,零诉讼成本、短周期回款,真正为中小企业“减负松绑”。

第二,对调解员而言,“先明责、再平衡、后让利”的调解思路,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兼顾企业实际需求,让“冷冰冰”的法律条款有了“人情味”;

第三,对社会而言,此类案例为商事纠纷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通过柔性调解,不仅避免了企业间“对簿公堂”的对抗,更保住了潜在的合作可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温暖力量”。

未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将继续发挥“法院+专业调解”诉调对接优势,培养更多优秀且专业的调解员,用更高效、更暖心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破解纠纷难题,护航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