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政策服务

政策服务


无须出台刺激政策“保增速”

发布日期:2013-05-09
 4月部分经济数据今日将公布,经济料延续弱复苏势头。对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决策层已有了总体判断,即“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将超过市场预期。未来,调控政策或不会急于放松,经济发展不会再重复“投资+货币”驱动的老路,而是努力找寻有质量、有效益的健康增长新路径。
   一季度数据发布后,国外出现“唱衰”中国的言论,各方对于是否会出台政策“保增长”存在种种猜测,预期中的工具包括财政刺激、降息、基础设施投资等等,部分地区已经按捺不住抛出刺激政策。
   不过,市场对新一轮经济刺激的预期可能会落空。“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提法大有深意。
   稳中有进,指的是目前经济只是减速,并未失速。只要经济增速在未来保持7%的年均增速,就能够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换句话说,7%就是决策层对经济增长的底线。一季度GDP增长7.7%,不仅远高于7%,也在全年目标7.5%之上。
   稳中有忧,“忧”的不是经济减速,而是结构失衡、产能过剩,节能减排、民生保障等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忧”的是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奢侈浪费等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换届效应带来的投资冲动已是老问题,GDP崇拜导致地方融资快速扩张,可能埋下局部债务危机的隐患,信用规模膨胀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隐忧已经引起高度警惕。
   基于这样的总体判断,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不必急于转向。
   此外,从国际国内具体环境来看,中国经济走势也尚未到触发新刺激政策临界点。
   首先,一周之内,全球三家主要央行宣布降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轮全球宽松周期到来。但国内经济复苏的程度和复苏道路的选择与国外不同,当前,调结构须给予更多关注和政策倾斜。中国不宜盲目跟随全球宽松潮。
   其次,经济复苏力度偏弱虽然对政策提出了挑战,但1-3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就业没受到大的冲击,降低了出台新扩张政策的迫切性。
   再次,出台新的扩张政策还面临若干制约因素:一是1-4月房地产价格涨幅较高,过度宽松将加大地产调控难度;二是短期内通胀持续在3%以下,但下半年至明年的物价走势存在隐忧,除食品价格回到上升周期以外,资源价格改革也对物价构成压力;三是当前需要保持政策稳定以倒逼落后产能的淘汰。宽松舒适的环境下企业只会继续增加杠杆。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中央地方应该一盘棋。有的地方官员对当地经济减速极度担忧,因而考虑出台刺激政策。但当前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业绩考核不能再以生产总值挂帅。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式,地方可以打消顾虑,只要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减速也不是失职,未来要“甩开膀子”走新型发展道路。
   “宏观要稳住”,未来调控总体应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把握经济适度回落的时机推进结构调整,使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各个链条迎来“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抓紧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