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信任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再遇经济寒流 该何去何从?

发布日期:2012-08-24      来源:综合消息
    据社科院在200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有40%的中小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经过近4年的复苏,国民经济运行状况逐渐好转,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发生拐点性的波动,但 中小企业的处境却似乎“比2008年还要艰难”,为什么?
   
   诚信丧失成危机主因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除人工涨、汇率涨、原材料涨,用工荒、用电荒、资金短缺等外在因素外,近年以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严峻生存状况,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信仰与公信力急剧下滑等矛盾累积的集中爆发。
   
   乳制品行业就是诚信危机的最好佐证。据新华社报道,记者8月22日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蒙牛驻义乌销售经理王某曾篡改3000箱临期纯牛奶的生产日期并全价售出。而仅仅在一个月前,7月23日,光明乳业公告承认其产品在官方抽检中指标异常,这已是近期光明发生的第三起产品质量问题。如此密集的安全事件,令大众本就脆弱的乳品安全神经再度绷紧,蒙牛乳业、光明由此也再陷信任危机。
   
   事实上,类似蒙牛乳业、光明乳业这样的安全事件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鲜事,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回锅油”、“地沟油”到“勾兑门”,从食品安全到各种商业欺诈、信用欺骗,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在美国上市的多家中国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或摘牌的事件,更令中国企业几乎陷入了集体性的信任危机之中。
   
   不买国产奶、国产手机、国产,甚至不买由中国工厂代工的洋品牌,已经成为很多国人的无奈之选。业内专家表示,信任危机事件的发生,最开始可能是极个别企业的不负责任行为,但发展到最后却是对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不利影响。
   
   中小企业寒冬来临
   
   从全球来看,2012年乃至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可能都处于增长乏力阶段,国际贸易将持续萎缩。而贸易壁垒、需求锐减、汇率上升,也将进一步蚕食中小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
   
   国内经济增速在2012年及未来几年有可能进一步回调,各种在快速增长中被掩盖的矛盾将不断凸显。摆在中小企业老板们面前的依然是一个个难以跨越的坎。而在整体经济遇冷的环境下,市场需求在不断萎缩,市场竞争却并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微涨或干脆不涨就成了现实的选择,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
   
   今年5月-6月,我国浙江、广东等制造业集中地相继传出“大批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传言。尽管地方政府调查后称,部分企业出现困难,但并未出现“倒闭潮”,但大量企业出现较为普遍的生存困难不言而喻。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7月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微企业去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
   
   2012年甚至未来几年,中小企业的日子注定了不会太平坦。这是中小企业绕不开的困惑,也是中小企业必须求解的困境。
   
   学商精英齐聚深圳集体“会诊”
   
   在中小企业出现滑坡的境遇下,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求新出路。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国务院今年4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政府政策在为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保驾护航的同时,如何拯救中小企业丧失的公信力,正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10月16-17日,由《实效管理》杂志及天则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实效管理总裁论坛”将于深圳举行,信任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转型与发展,将成为此次论坛聚焦的焦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吸引了茅于轼、项兵等学界领袖与业界精英共同关注时下中国企业发展现状问题,深入剖析企业在信任危机下的管理之道,为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开拓新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美国重回制造业和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中国中小企业业面临双重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竞争优势正在褪去。中小企业在重建公信力的同时,如何借助政策扶持与自身调整,实现转型升级,也将成为论坛聚焦的话题。